sigma
屬於你而又不斷流逝的時間善用法則
Updated: Sep 19, 2018

勤奮,成為了華人的美德之一。自古以來,不少聖賢故事都是勉勵我們要勤力,這才有更好的將來。
做好事,不浪費時間,這是真理,因畢竟時間是唯一世界上大家公平的資源,亦是唯一不可逆轉和增多的資源。然而不浪費時間,不是單指勤力和懶散的分冶,而是取決於如何運用時間。
在開始討論之前,我先聲明,這隨筆不是讓懶散的人拿來作擋箭牌,也不是給終日無所事事的人的庇護站。那些人,需先自我反思一下,而這文章是一個讓個人提升的隨想。
時間,在乎有效,不在乎數量;人的成長在於經驗,不在於年資;人的關係在於交流的深淺,不在於待在一起時間的長短;回憶不是幾時幾分的時間點,是那段情節和感受;成果來自所做的事,而非來自所投入時間的長度。以上種種,反映大家應重視時間運用的素質。
法則一:在運用時間前必需安排
在時間運用上,最可怕的,不是用在睡覺、娛樂 等活動上,最可怕的,是不知不覺流失了。每逢生日、節日,又過一年的感覺重重印在腦海中,回望過去,發現沒有建立了甚麼、沒有成長、沒有做過任何自豪的事,就會產生浪費了一整年的空虛感。原因何在?在於大多數人運用時間是即時的,是沒有規劃的。
一天醒來,上班上學,食午飯,下班下學,回家吃飯,之後休息,要不看電視,不然就打遊戲,大多數人就活在下一秒如何用的世界上,讓感覺去打發下一秒。大腦是強大的,當大家不斷鍛煉如可打發下一秒的能力時,下一秒很容易便被打發了,久而久之,一天、一年、十年 也給打發走。工作也是一樣,很多人都是在看下一刻要做點甚麼,一是解決自己有點閒的感覺,二是看看做這些會否帶來一點成果。
投放時間是必需的,而在我們常常work in the business (在做工作內的技術層面的事 )時,定期的 work on the business (規劃和認清要做的事情)會讓我們做的事變得培數化有效。本人在工作上,基本上每星期都會抽一至兩小時來規劃,多年來,發現了 Work on the business 有多個決定性的好處:1. 認清想達成的目標和結果。2. 不會浪費時間資源在沒用的程序上。3. 讓做事情時有準備,大大減少在做事時不必要的虛耗。4. 可不時反省和檢討,認清自身所在,減少迷失。5. 為自己設立進程 (Check point) 希望大家在努力之餘,也適時規劃。
法則二:適時安排放鬆的自我時間
在安排時間時,切忌把所有工作都排得滿滿的,尤其是一些剛想把自己時間運用好的人。因為從沒有規劃開始變得有規劃,一開始就填得滿滿的話,潛意識會抗拒這個跳出日常舒適圈的變化,就算多堅持也好,一個自己不享受的框架很快就會被自己打破的,而且一打破一點,全部計劃都會失守。
所以安排應先安排自己所享受的,包括自我時間、興趣時間、家庭時間、運動時間、休息時間、學習時間等,之後才工作時間。而一開始,也越容易越簡化越靈活越好,不要限幾點鐘要做甚麼的時間點,可以先是今天在自我時間時會做甚麼就好,越減少框架,越用容易實踐。記得,我們不是要規限自己怎用時間,是建立一個模式去培養大家有效運用時間的直覺而已。
自我時間的重要性,是讓我們享受到時間,這個享受,會令自己產生一個正面有動力的能量循環,再重新認可這時間的規劃和運用模式,從而繼續實行下去。而且,有自我時間會讓在其他所安排的時間更有效,因有著完成後能享受自我時間的憧憬。
法則三:時間的槓桿
曾看過 本田直之 的 槓桿時間術,當中提及閱讀說明書是其中一種槓桿時間的方法,本人是頗為認同的。認同的不是在於我們甚麼說明書都要讀完,而是在運用之前,沒有攪清就用的話,往往會在過程中用上更多的時間。要掌握的程度夠用就好,切忌本末倒置,研究了大半天都沒有開始,行動永遠是最重要的。
在時間槓桿方面,本人也有另一個看法。事情經過規劃後,要分清甚麼事要做,甚麼不要做。很多人往往把時間放在鎖碎事上,或看似重要的事上。其實,我們要做的事應該是 自己最壇長而又必需要做的事,其餘不必要的不要做,而必要但不壇長的,交給壇長的人做,這才能槓桿和享受。做事不是要解決自己閒的感覺,是把事做好就好。至於怎把工作分配出去,大家先活用一下腦袋,往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。
法則四:接受自由時間越來越多
在日常忙碌的生活中,大家好像習慣了忙,不論是有事忙或無事忙,總之要覺得忙才是舒服,就算沒有太多事做,也要想建立一個忙的形象,好像這樣才是標準。真正的做到事,不是要把自己攪到忙死,而是讓事情快和好的做好,何況如想再有進步的話,現況已忙到死,那進步的空間在哪裡來?
其實忙有時不一定真的多事情,很多時是潛意識的不接受,覺得空閒就是罪惡,空閒就是懶散。其實要培數成長就必先要讓自己接受會越來越多空閒的時間,這個我尤其向大家推薦 Dan Sullivan 的 10x 理念(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)。大家要記住和相信,我們的大腦是強大的,有甚麼設定、想要甚麼都會實現。想要忙,就會忙;想要享受、有效和舒服完成事情,亦會實現。
四大法則分享到此,望大家互相分享交流,共同進步去提升自己,對每事更有效,生活更自主美好。
- Sigma 201809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