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gma
達標與否的一線之差

目標,充斥著我們四週每一個角落,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同階段都面對著大大小小的目標,有個人的、有家庭的、有地區的、工作團隊的、企業的等等。面對這麼多目標,如何養成達標的習慣成為了關鍵。
筆者從事的行業在不同時段都有目標,從團隊的共同目標,以至團隊中每位成員的個人目標,十多年來,見證著無數次的達標與失敗。總結下來,達標與否其實只是一線之差。
所有離不開信念
有很多人會將失敗歸咎於不同原因,最為劣等的,就是歸咎別人。達不到銷售目標便歸咎客戶;達不到團隊目標便歸咎隊友;達不到個人目標歸咎運氣、際遇等。次一等的,就是歸咎自己, 冠冕堂皇地說自己不夠好,有的甚至拿著這自我反思不達標去爭取別人的同情。長久下來,為了得到這份關注,讓不達標變成了習慣。其實達標與否,只是你的信念。
信念是甚麼?
信念就是一個相信的念頭,而相信即是一些未發生的事而我們覺得確有其事或將會發生。其實不論你信有或信沒有,這事都是未發生的。不過當你信有 或沒有時,你所有後續的想法和動作會截然不同,所產生的結果亦會 謬之千里。
壞信念的影響
在筆者工作的環境內,見過不少的新同事,在接觸十數位客人碰壁後,便開始產生生意是做不到的信念,雖然他們還是會堅持,不過往後的想法所有都是拖拉著他去接受成功的。例如,他們會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團隊和公司的培訓,覺得這些培訓和現實情況不符,甚至不再參與;又或是每逢有比較不利的消息出現時,就第一時間出來咨詢、放大,將每一件事都成為自己做不到的解脫;看到一些做得好的人,他們會用千萬種解釋去說這些人因有各種各樣的獨特性才做得好,這些全跟自己不相關的,甚至連談論都不會談論成功的人;這些人,會專門侵襲其他新的或一時成績未如理想的同事,望能拉多一個夥伴,好讓心靈有所慰藉。在 日積月累的催眠下,我相信這些同事會求仁得仁,不斷與失敗為伍。
事物 vs 解讀
一件事物所帶出來的情感,不在於事物的本身,在於我們每個人對這的解讀。同一杯咖啡,我可能覺得太酸,你可能覺得好喝,而其實咖啡的味道是不會因為進入我口而變酸的,不同之處,在於我們不同的看法,事情都是一樣。而另一方面,事情出現,我們很多時不一定能改變,而每一次對事物的看法,則完全控制在我們手裡。我們的腦袋是強大的,只要問對問題,腦袋就會給到答案。
達標的信念
所以,每當有目標在眼前時,我們必先有擁抱這個目標的信念,享受追逐目標的過程。外在的客觀環境是其中一件「事」,當我們抱有能達標的信念時,在這環境中的機遇就能被我們解讀出來。換句話說,不要在意眼前的難題,應問自己現在的機遇在哪。我們要記得,大腦是強大的,尋找就會尋見。
好的信念是專注的,強大的信念是沒有萬一失敗這回事的。我相信每一位讀者都曾經試過,那種專注達成一件事的狀態,在那狀態裡,你只會要想著下一步要做甚麼,要怎樣做,遇到問題會瞬間解決,甚至將無關痛癢的問題完全忽略。這就是最強的信念狀態。
擁有信念系統後,如何實際操作至達標有數個要點,這就留待下回再跟大家分享。今天過後,希望大家都會體會到信念就是一切的開端,亦是取決一切的成敗。大家多互相分享強大而正面的信念,推動更大更高的目標。